中文

English

尊龙凯时:斑马鱼成像揭示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机制与宿主免疫应答

发布时间:2025-08-04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编者按: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全球多个地区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这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关节疼痛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人类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从未间断。本期我们特别回顾一篇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团队在病原体生物学顶刊《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建立了斑马鱼模型,利用其胚胎透明的特点,实现了基孔肯雅病毒感染过程的全身实时可视化,明确了中性粒细胞在抗病毒应答中的核心作用,揭示了CHIKV的传播机制和宿主免疫应答,为理解CHIKV致病机制及开发靶向疗法提供了新的视角。斑马鱼作为一种动态可视化的脊椎动物模型,在感染性疾病研究和新药研发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如何有效控制基孔肯雅病毒的持久性感染,正在斑马鱼透明的躯体中展现出光明前景。

尊龙凯时:斑马鱼成像揭示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机制与宿主免疫应答

斑马鱼:破解感染的理想模型

基孔肯雅病毒(CHIKV)是一种可能引发严重疾病的重新出现的虫媒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重大威胁,但CHIKV在体内的传播、细胞嗜性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动态过程尚不清晰。实时观察活体中病毒感染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巨大挑战。传统小鼠等哺乳动物模型尽管能部分模拟人类疾病,但无法实现全身感染动态及宿主抗病毒反应的可视化。而斑马鱼因其胚胎透明、基因同源性高(约87%的人类基因同源性),及类似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其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理想载体。

研究成果:实现全身实时感染可视化

本研究通过静脉注射CHIKV-115或CHIKV-GFP(表达GFP的基孔肯雅病毒),成功建立了3日龄的斑马鱼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模型,首次在斑马鱼中实现细胞分辨率的全身病毒感染动态成像。实验结果显示,CHIKV病毒在斑马鱼中有效复制(病毒滴度10⁸ TCID50/g组织),感染性病毒颗粒在感染后24-48小时达到峰值,病理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qPCR检测结果表明,病毒E1基因和GFP转录本的动力学与病毒滴度一致。研究人员发现,CHIKV-GFP感染了多种器官,初期病毒分布在肝脏、肌肉和血管等器官,后期集中在脑部。

中性粒细胞的关键作用

研究还表明,CHIKV感染可引发强烈的I型干扰素(IFN)反应,IFN通路被证实对宿主生存至关重要。中性粒细胞被发现是CHIKV感染后产生IFN的主要白细胞类型,其数量在感染后显著增加。实验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在控制CHIKV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抗病毒策略。

结论与展望

这项研究首次在斑马鱼中实现病毒感染的实时动态可视化,确立了斑马鱼作为研究CHIKV发病机制的新模型,其发现将为深入理解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以及开发新疗法提供强大工具。同时,这也为尊龙凯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健康与美丽产业的领先者,尊龙凯时致力于为科研服务、药物筛选及效果验证等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生物医疗的不断进步。